Skip to Content

台中青年事務局

2023年一月初, 合作第三年的遠雄集團, 公佈了集團嶄新官網, 也向外正式宣示「NEX Community 未來共生」的永續主軸。這應是台灣第一家上市企業, 以一個清晰的主軸, 向外傳達品牌的永續願景。時間倒推到2022年初, ESG風潮興起, 各家上市櫃公司無不努力想將自己的品牌連結永續, 製作永續報告書成為風潮, 並各自成立永續發展單位…

「永續策略主軸建立過程中,若無中心思想,在後續各環節的推動上將欠缺內涵;在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上也較難連結、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想像。若只是為做而做,單點作為無法深化為長期的永續策略。」 遠雄集團品牌發展室,負責永續事務的主管如此回饋。

問題

ESG淪為做報告大賽, 欠缺連結核心業務與溝通

近2年ESG興起, 每個企業主無不把永續掛在嘴邊, 放眼各大媒體, 永續議題也在雜誌封面與文章標題隨處可見。對企業來說, ESG不只是企業品牌形象的問題, 對很多台灣製造業公司來說, 更是打進關鍵供應鏈的必要條件。 問題是, 談論ESG是什麼概念的報導很多, 舉證國內外企業案例的文章也很多, 但輪到自己要做時, 總有「該怎麼起頭」的困惑。多數公司最後不是淪為做報告大賽, 就是產出亮眼數字來「漂綠」。 許多台灣企業的做法是:

  1. 找一家顧問公司來幫公司主管們上課, 灌輸為何要做ESG的觀念。
  2. 做利害關係人調查,了解內外部關係人感興趣的主題,及盤查對公司營運產生衝擊的議題。
  3. 開始整個價值鏈上的碳盤查,從生產、物流、包裝、銷售、營運等過程中,盤查碳足跡、設定減排目標,並導入相關的科技與數據系統。
  4. 最後,把這些「過程」彙整起來,加上董事長、總經理的話,做成永續報告書,或是放在官網永續專區上。

結果是, 這樣的「ESG內容生產過程」, 就只是把產品製造的環節每一步揭露給消費者, 缺少與自身核心業務的連結, 造成每一家企業的ESG故事都大同小異。除了評審委員外, 引不起消費者的興趣, 更遑論帶給企業與品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。

關於 價值塑造師 Francis

「永續策略主軸建立過程中,若無中心思想,在後續各環節的推動上將欠缺內涵;在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上也較難連結、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想像。若只是為做而做,單點作為無法深化為長期的永續策略。」 遠雄集團品牌發展室,負責永續事務的主管如此回饋。

FB 追蹤 價值塑造師 Francis